序言

在语言学中,‘语式’(或者‘式’,‘语气’),是指说话者由于对所说内容持有不同的态度,而采用不同的动词变位。这种语法现象多出现在欧洲和中东一带的所使用的屈折语中,而在东亚地区所普遍采用的分析语中则很罕见。

因此,作为一个中文母语使用者,我在中学学习英语时,语式,尤其是虚拟式(虚拟语气)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当时除了死记硬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直到我最近学了几个月西班牙语,才了解虚拟语气很多背后的逻辑架构。

与英语相比,西班牙语的虚拟语气系统更加复杂,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加完备,知识点之间可以相互串联,互为补充。英语的虚拟语气则更像是一个简化的版本,虽然内容较少,但是由于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对于母语是分析语的学习者来说反而更难理解。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西语的虚拟语气很像繁体字,写起来笔画多,但是偏旁部首都很完整,逻辑上很好理解;英语的虚拟语气更像是简体字,写起来简单,但是由于很多笔画简化了,反而难以记忆。

的确,英语确实已经朝着分析语的方向演化了很久,很多屈折语的特征不如更接近古拉丁语的西语保存得好,而虚拟语气只是这些特征的其中之一。在此,我将这两种语言的虚拟语气进行对比,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对于很多学习英语虚拟语气有困难的朋友应该也有一定帮助。

注:本文所提供的例句按照“西语 – 英语 – 中文普通话”的顺序进行,并且动词变位并不是本文的重点。

1. 虚拟语气概述

西语的陈述式和英语的一般式相互对应,都描述的是客观发生的事情(名字不同只是翻译的问题,在西语中均称为 “indicativo”,在英语中均称为 “indicative”)。这些事情可以判断真假,或者判断真假是有意义的。

比如:

Voy a la escuela todos los días.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我每天都去学校。

这句话在这两种语言中分别对应的是陈述式现在时和一般现在时,是对我每天状态的一个真实反映。

再比如:

China se había quedado atrás de Occidente al entrar en el siglo XX.
China had lagged behind the West when entering the 20th century.
中国在进入20世纪的时候已经落后于西方。

这句话则对应的是西语的陈述式过去完成时和英语的一般过去完成时,也是对当时情况的客观描述,讨论它的真假是有意义的,所以用陈述式和一般式。

什么是“判断真假有意义”?将第二个例子延展开:即便说话者弄错了,说成:

China había liderado a Occidente al entrar en el siglo XX.
China had led the West when entering the 20th century.
中国在进入20世纪的时候已经领先于西方。

我们也能判断出来这是假的,你可以直接跟说话者讲:“你说错了。”

但是虚拟式则用于描述无法判断真假,或者判断真假无意义的情况。这种判断是基于说话者的说这句话的目的。一般来说,有两种使用场景:不现实场景主观场景

在不现实场景中,因为说话人通过一种不可能的假设而表明某种观点,所以这个时候判断真假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

Si fuera un pájaro, volaría alto.
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 high.
如果我是一只鸟,我会飞很高。

这句话体现的是说话者对自己志愿的一种表达,他/她肯定变不成鸟,但如果你对说话者说: “你说错了。你变不成鸟,所以这是假的。”你一定会遭来鄙夷的目光。

而在主观场景中,因为所述内容十分主观,与客观事实无关甚至脱节,所以无法判断真假,或者判断真假无意义

比如:

La señora exige que el hombre se disculpe con ella.
The lady demands that the man apologize to her.
这位女士要求这个男人给她道歉。

这句话中要求的内容,是女士的主观观点,所以它和现实没有必然关系:男人最终也许道歉了,也许没道歉,但这不妨碍女士的观点就是这样的,判断它的真假是没有意义的。换句话说,你不能因为男人最终没有道歉就对这位女士说:“你的要求的内容是假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两种场景的使用详情。

2. 不现实场景

2-1. 不现实场景的一般情况

该场景中,说话者做了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假设以阐明某种观点。从时态上来说,可以是过去时,也可使现在/将来时。我们通常会用一个如果开头的条件从句表达这种假设,主句表达假设的结果。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一般情况下,不现实场景虚拟语气的句子架构和例句。

不现实场景虚拟语气的句子架构
图2-1-1:不现实场景虚拟语气的句子架构
不现实场景虚拟语气示例
图2-1-2:不现实场景虚拟语气示例

在不现实场景,从句子架构上来看,西语和英语对应地相当工整:条件从句中西语的虚拟式过去未完成时就相当于英语的过去式,适用于对现在/将来的假设,而各自的完成体适用于对过去的假设;主句中西语的一般条件式就相当于英语 “would do sth”,表示发生在现在/将来的结果,而各自的完成体(复合条件/“would have done sth”)表示发生在过去的结果。如果考虑到西语的一般条件式本身就表示“过去的将来”,即英语的 “would do sth”,这种工整的对应几乎可以看作一字不差的翻译。

(其实英语中的 “would do sth”/ “would have done sth” 这种句子有专门的名字,叫第二类/第三类条件句。但是由于用法较简单,我们不用特地记住它们的名字,直接用用法称呼即可。)

请注意,在条件从句中,西语是使用“专门的虚拟式”的,这里虚拟语气的信号十分明显,并且这个式也适用于其他虚拟语气的场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虚拟语气使用闭环。反观英语,由于高度分析语化而导致动词变位较少,在条件从句中只是使用普通的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虽然看起来似乎更简单了(因为不用记忆更多动词变位),但是英语中很多其他的虚拟语气使用场景并不这样使用动词,从而产生了用法上的脱节,这也让英语虚拟语气的知识点更加碎片化。

此外,该场景下同时又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2-2. 不现实场景中,主句根据说话者态度的变体

在不现实场景下,主句大多以条件式/“would do sth” 开头,表达不可能假设的结果。但是,如果想让主句的态度显得更加坚决或者更加柔和,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变体。西语中,我们使用 “deber” 和 “poder” 的条件式加 “hacer algo”/ “haber hecho algo”,英语中,我们使用 “should” 和 “could”/ “might”等其他情态动词加 “do sth”/ “have done sth”,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一一对应。

图2-2-1:不现实场景虚拟语气主句根据态度变体(西语使用第一人称单数)
不现实场景虚拟语气主句根据态度变体的示例
图2-2-2:不现实场景虚拟语气主句根据态度变体的示例

2-3. 西语中 “aunque” 与 “aun cuando” 随着意思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式

aunque可以翻译成“虽然”,此时它所接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对应英文中的 Although,西语中使用陈述式,英语中使用一般式。但当它的意思是“即便”时,包含了一层假设的含义,在西语中就要使用虚拟式,视情况不同,即假设的可能性大小以及时态而使用虚拟式现在时、虚拟式过去未完成时,还是虚拟式过去完成时;而在英语中,则视情况不同,使用一般式或“不现实场景”的虚拟语气动词用法(即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aunque” 与 “aun cuando” 用法完全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当 “aunque” 或 “aun cuando” 意为“即便”时,现在的不现实假设和过去可能的假设的用法大致相同,都是西语使用虚拟式过去未完成时,英语使用过去时(一个是虚拟语气,一个是一般式,但表现形式一样)。具体是哪一种,这个时候就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了。

请看以下示例:

“aunque” 和 “aun cuando”  的用法示例
图2-3-1:“aunque” 和 “aun cuando”  的用法示例

2-4. 不现实场景的变体 – 省略

很多时候,不现实场景并不完全遵守完整的条件从句结构:有时主句会省略,有时从句会省略,并且与之相伴的是条件从句的信号词 “si/if” 也会被其他词取代。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变体,只要句子的信息是基于不可能发生的假设,以上所提及的不现实场景的动词变为就要被应用,我们只需要注意究竟是应用在所谓的“从句”还是“主句”上。

有一点值得强调,从所接内容的含义上来说,“como si”/ “as if” 引导的从句有时是对名词进行的一种假设性解释,不表达假设发生某些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它所引导的从句只能在西语中使用虚拟式过去未完成时,在英语中使用过去时的虚拟语气,无论场景是现在/将来还是过去。只有当它假设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场景在过去时,使用西语的虚拟式过去完成时和英语过去完成时的虚拟语气。

以下是这些省略变体的示例。每个信号词有两个,分别是基于对现在/将来的假设以及对过去的假设。

不现实场景虚拟语气省略变体的示例
图2-4-1:不现实场景虚拟语气省略变体的示例

本部分结束,请阅读英语和西班牙语中虚拟语气的对比(中)以继续,谢谢。

*感谢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刘含同学更正本文的一处笔误。



Say something!